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身边的事 > 正文
    购物车
    0

    浅谈我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解

    信息发布者:lidingbo
    2017-06-22 16:11:53   转载

    【摘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使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级学校在办学经费投入、硬件设施、师资调配、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大体上处于一个比较均衡的状态,与义务教育的公共性、普及性和基础性相适应,为人人享有公平、公正地接受义务教育全力提供充足的保证。教育的均衡化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理念,中国现实的教育存在着巨大的差别,所以需要推动优质资源共享、均衡配置办学资源、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均衡化发展;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坚持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等措施来加快教育均衡的发展。

    【关键词】均衡发展  现状  对策 

      对教育公平而言,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实生活中存在区域、民族、城乡、层次、性别等多个方面的差异。而我们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随着经济的发展,如何缩小区域教育差距,实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如何理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义务教育均衡,实质上是指在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平等原则的支配下,教育机构、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平等待遇的教育理想和确保其实际操作的教育政策和法律制度。其最基本的要求是在教育机构和教育群体之间,平等地分配教育资源,达到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相对均衡,并最终落实在人们对教育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上。从个体看,教育均衡指受教育者的权利和机会的均等,指学生能否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均衡发展、全面发展;从学校看,教育均衡指区域间、城乡间、学校间以及各类教育间教育资源配置是否均衡;从社会看,教育均衡指教育所培养的劳动力在总量和结构上,是否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达到相对的均衡。当前人们关注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主要是指我国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同一地区不同学校之间、同一学校不同群体之间的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或者说,它主要涉及的是受教育者的受教育权利保障问题,教育的民主与公平问题。均衡发展决不是教育的平均主义,而是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分区规划、分步实施、分类发展。公平与优质不应对立,既不能单纯追求不公平的优质,也不能简单追求低水平的公平。

      2.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意义的认识:教育是国家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不竭动力。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力提升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努力实现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上好学,对于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解决义务教育深层次矛盾、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提升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是我们的共同心愿;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是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在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让所有孩子都站在公平的起跑线上,让祖国的花朵共享一片蓝天的目标,必将逐步变为现实。教育是不能等待的事业,教育公平是起点上的公平。教育的均衡化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教育的均衡化之所以被作为一个难点提出来,是因为中国现实的教育存在着巨大的差别。

      在我们这些贫困、偏远地区,许多学校的办学条件相当困难,校与校之间的差距往往有着天壤之别。更让人感到忧虑的是,教育的两极分化不仅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反而有日益严重的趋势。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所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迫切需要落到实处,处理好教育资源存量与增量的关系。教育经费的投向上科学配置,对弱势教育给予经费支撑,使教育资源配置起到引导和调控教育均衡的杠杆作用,逐步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三、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与思路

    1. 建立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

    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目标是:每一所学校符合国家办学标准,办学经费得到保障。教育资源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教师配置更加合理,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班额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消除大班额现象。率先在县域内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域内学校之间差距明显缩小。

      ①优质资源共享。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倡对口帮扶,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推动办学水平较高学校和优秀教师通过共同研讨备课、研修培训、学术交流、开设公共课等方式,共同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提升。在教育资源薄弱的地区争取逐步为学校每个班级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提升教育水平。开发丰富优质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重点开发师资短缺课程资源、民族双语教学资源,提高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利用水平。学校要积极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实践教育,探索学校教育与校外活动有机衔接的有效方式,使教育更为优质。

      ②均衡配置办学资源。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统筹考虑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地区、贫困地区以及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为农村小学配齐图书、教学实验仪器设备、音体美等器材,着力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宿舍、食堂等生活设施,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要采取学校扩建改造和学生合理分流等措施,解决大班额问题。

      ③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改善教师资源,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吸引优秀高校毕业生和志愿者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在核准岗位结构比例时高级教师岗位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完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切实维护农村教师社会保障权益。继续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合理配置各学科教师,配齐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教师,补充紧缺教师。

      2.切实解决择校难题

      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正是因为现实的教育存在着巨大的差别,择校热愈演愈热,为了能让孩子上一所好学校,现代版孟母三迁的故事时常上演。我们应就以下两点入手: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均衡化发展,教师队伍的现代化是学校教育均衡化根本。学校教师队伍要实行现代化,首先要求全体教师具备丰富的现代化科学知识,要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和相应的文化知识水平,力求全体教师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第二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基本功和技能技巧,通过有意识的培养和锻炼,普遍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加大培养骨干教师和名优教师的力度,特别要利用教科研力量来培养骨干教师。形成骨干、名优教师群体。以骨干教师促进教科研做法,既全面提高学校教师队伍的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和水平,又可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骨干教师为当地教育发展起辐射和支撑功能。四是精心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努力以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凝聚人、培育人、塑造人,努力为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名成家创造宽松的政策空间和成长环境,努力提高师资建设。实行县域内公办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制度。

      3. 实现差异化倾斜政策

    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

    一是不断缩小地区差距。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鼓励发达地区支援欠发达地区。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后,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上升为义务教育的主要矛盾之一。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对中西部采取特殊的政策和财政支持,同时,加大对口支援力度,其中包括扎实推进教育援疆、援藏工作等。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坚持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切实缩小校际差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在努力缩小区域差距方面的主要措施包括:扩大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规模,实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

      二是建立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健全制度。建立健全相应的责任制,各级的责任必须明确,坚决杜绝职责不清的现象,要把各级履行职责的情况纳入政绩的考核范围,奖优罚劣。必须做到分工合作,上下协调,渠道畅通,以充分发挥推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整体效应。建立科学评价制。

      三、是采取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策略。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经费是基础。而经费问题的解决,主要应该抓好两个方面,实行两个结合。从经费的来源途径上,实行国家划拨与社会力量筹措相结合。面向未来,改革创新,不断发展。在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继承的发展,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正确处理好这一关系,不仅有利于实现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而且有利于促进城乡基础教育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